好的,现在我来为大家谈一谈黑马三国吴国阵容搭配的问题,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解答大家的疑惑。关于黑马三国吴国阵容搭配的话题,我们开始说说吧。
2021年首匹硬核SLG黑马!自研最新《神将 三国 》它来了!百人研发团队匠心打磨,内测玩家心心念念,再现正统三国。草根玩家发挥脑力,霸业三国不是梦!
成就霸业第一步!当然是选择好阵营。第一赛季分为三个阵营:魏、蜀、吴。分别有着以下属性加成:
魏:骑兵伤害+2% 铁矿产量+300
蜀:枪兵伤害+2% 粮草产量+300
吴:弓兵伤害+2% 木材产量+300 水战伤害+15%
从属性加成上,每个阵营有其强化的兵种,也对应上每个阵营的T1阵容,如蜀国的诸葛亮枪兵队、吴国的陆逊弓兵队、魏国的曹操骑兵队等
出了属性数值区别外,地理位置同样有所影响:
东吴港口多,出州路口除了与蜀接壤的永兴关隘,其他都为长江港口,可以在长江和汉水上任意一个港口登陆,并且东吴有15%的水战伤害加成,在攻打港口时比其他两国更有优势,地理位置最为灵活,适合出其不意,占据先机。
巴蜀位于西南,地理位置易守难攻,北面有剑阁、葭萌关、绵竹关三大关口;东面只有白帝港可同长江。出关路线虽然固定,但关口位置优越,北面剑阁占领后既可以快速通过阳平关转入汉中,也可北上风陵渡堵截魏国。东面可出白帝港南下江陵,占据入襄阳优势。适合稳扎稳打,步步推进。
魏国占据整个北方领地,无内患之忧,切横跨整个资源州,东面可渡白马、官渡进入许昌,西面可走渭源渡转陈仓进入长安,甚至可以直接占领孟津港进入洛阳。魏国可利用版图优势,避重就轻,控制战场主动权。
三个阵营,更有所长。只要发挥脑力,就能快人一步!
《神将三国》:2021年最让人期待的SLG三国手游。结合了精美武将立绘和硬核SLG玩法超仿真地图和天气,真正的三国征战。加入到主公的行列里,一起发挥脑力,称霸三国吧!更多游戏信息可以留意最新资讯。
少年三国志吴国最新阵容怎么搭配 吴国最强阵容搭配攻略
吴国最强阵容搭配:
吴国铁三角:周瑜、大乔、鲁肃
前期阵容搭配:
周瑜+鲁肃+大乔+小乔+孙权
伙伴:甘宁,孙策,貂蝉,吕蒙,陆逊,步练师
缘分:31
适用阶段:突7之前(1~60级)
阵容优势:省元宝
优势1:
无稀有武将吕蒙,吕蒙需要很多的元宝才能够培养起来。
而且在游戏中后期,吕蒙其实并不是吴国非上不可的武将。因此这笔钱是可以省下来的。
优势2:
孙权和鲁肃的合击可以为2名武将加2点怒气。
都督是核心,叛军和叛军BOSS的伤害基本都在都督身上,如果有孙权和鲁肃的合击支持,可以在打叛军和BOSS的时候,能多让都督输出1回合,而叛军也是为后期的孙坚做资源的累积。
优势3:
无竞技场武将太史慈。
都督是吴国的核心,尤其前中后期都是围绕大都督来进行培养。太史慈和都督都属竞技场武将,培养单个可以使竞技场资源没那么紧张。
优势4:
游戏最前期(14天之前),非土豪玩家都没有红武,所以强控就变得非常重要。
孙权的减怒在前期是很厉害的,加上鲁肃合击,配合大乔的减怒,有时候会将对方控制到不能出手。
劣势:
控制有余,输出不足。此阵容的核心都督带突7之前伤害都是不高的。
因此这个阵容在PK的时候,经常会碰到打不死对面的情况。
中期阵容:
周瑜+大乔+鲁肃+孙策+大乔
伙伴:孙坚,貂蝉,陆逊,甘宁,孙权,步练师(或黄盖)
缘分:33
适用阶段:突7~突9(60~90级)
阵容改变:孙权换孙策
阵容策略:铁三角形成,“漫天火光,火烧三国”
优势1:
突8开始,大乔的群体振奋加上鲁肃的单体振奋,才让铁三角的威力发挥出来。
鲁肃的不断放技能,在推图,PK,叛军,BOSS,无双中,都可以让都督的大火不停的灼烧,可以让前期非常弱势的吴国马上成为一匹黑马。
优势2:
这个阶段,大家都开始准备给主力一把红武了,红武精炼25是可以加1点怒气的,孙权的减1点怒气,开始显的无力。
此时秉着为都督服务的态度,上孙策才是正确的选择,不仅可以给对面上DEBUFF,孙策的高数量光环也可以为周瑜带来更高的面板攻击和血量。
劣势:
输出有余,命中不足。虽然都督自身10%命中,合击带30%,但突8其实是群雄的强势期,各类的闪避光环开启使用。
但随着游戏的更新,红腰带,红宝物的出现,让闪避越来越显得不是那么遥不可及。
中期这个阶段,就要开始使用我们前期节省下来的元宝了,尽量用在强化精炼红装,红宝物上面,来弥补命中上面的不足。
前期节省下来的元宝,除了每天购买一定的体力,精力和叛军令外,其他完全可以仅少量的花费。
中期这个阶段除了用在红装和红宝物上面,也可以看一下是否在活动中弄一套稀有时装。有能力强化到160级的玩家可以选择太史慈时装,平民玩家我推荐张角时装。无死角控制在推图和PK中,有时候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好了,今天关于“黑马三国吴国阵容搭配”的话题就到这里了。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“黑马三国吴国阵容搭配”有更全面、深入的认识,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