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权王者龙尊阵容搭配(魔神契约最佳搭配阵容)

64

龙的形象从小便潜移默化地呈现在我的记忆里,仔细追溯却又想不起来什么时候开始的。若有一个答案,那便是属相。我是戊辰龙年出生,已经36岁了。都说本命年要穿红色,辟邪。我虽然不信这些,但也自觉去买了红内衣、红袜子穿。我觉得,尊重传统、享受文化本身,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。

小时候,自己往往会以属龙引以为豪。人们都知道自然界里并不存在龙,但又都知道龙。龙,刻在我们的文化里、记忆里,融化在我们的血液里,并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,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。从开始会思考这个世界的一些问题,寻求一些“为什么”的时候,自然有大人告诉我一些他们认知里的答案,再加上看到与听到的一些故事,龙的形象便慢慢在脑海里生根发芽、自然生长。也许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里,离不开龙战胜妖怪的故事——龙,就是我小时候心目中正义的、勇敢的、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英雄。

除了一些具体的龙,我们还会赋予大自然景观一些龙的神性。我的老家在中条山深处,村口有一个叫“二龙戏珠”的地方,北边一个山头,南边一个山头,背后都是连绵的山峰,像是两条巨龙,中间因河流冲刷剩下一个小“矮山”,像是一颗宝珠。整个村庄被这两条“巨龙”环绕,北边的“巨龙”多是一些土山,称之为“火龙”;南边的“巨龙”多是一些石山,并在龙首位置有山泉不断涌出,称之为“水龙”。每年春节期间的社火表演,舞龙最热闹,都要从村口“二龙戏珠”的地方开始,一路舞龙到村里。

说到大自然里龙的形象,还得提到晋城市沁水县北边的沁河,从卫星图上看,从北边的马壁乡一直到南边的郑庄镇,延伸13公里的沁河在这里形成一条张牙舞爪、盘踞蜿蜒的巨龙形象,每每看到,都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。

各个时代龙的形象和寓意,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,作为一名早期文化的爱好者和研究者,我的脑海里总能浮现出一件件不同时期、不同文化中龙的形象,一件件文物承载着各个时代不同龙的形象,承载着不同时代人们对美好的向往。

考古发现,在距今约8000年的辽宁查海遗址发现长达20余米的龙形石块堆塑,当然最有名的还属河南濮阳西水坡发现的距今6000多年的龙虎形蚌塑,2021年在南京薛城遗址发现距今5000多年的蚬壳堆塑的龙,这些早期龙的遗迹多与葬俗或祭祀相关,而龙的形象更接近于鳄鱼。据李零先生研究,早期龙的形象是模仿鳄鱼、蜥蜴、蛇等爬形动物,动物考古在距今8000多年的遗址中就发现有鳄鱼、蛇等动物的骨骼,在仰韶文化彩陶中还发现有蜥蜴图案。这些零散的线索表明早期龙的形象是古人适应自然,借助鳄鱼的凶猛形象,呼应自然神力的一种文化体现。

出土文物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红山文化“C”型玉猪龙、陶寺文化彩绘龙盘。这些龙的早期形象多与蛇相近,多呈卷曲状,有明显的角。二里头遗址发现的著名的绿松石龙、龙形牌饰以及陶器表面刻划或堆塑的龙,让龙的形象开始增多。最近在中条山南麓平陆县良庄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上,也发现有蛇或龙的形象,与二里头遗址接近,这些龙的形象与蛇接近,多呈展开爬形状,以大量绿松石堆塑出龙的形象,表明龙与神权或王权的关系密切起来。

商周时期龙的形象增多,并逐渐固定下来,成为礼器的基本元素。在河南殷墟妇好墓发现有卷曲的玉龙;山西石楼县出土的商代龙形觥,整体呈龙首形,器身还装饰有鳄鱼及夔龙的图案;陕西海家村出土的一件西周时期爬龙尊,已与我们现在龙的形象接近。春秋战国时期出土的大量青铜器,表面多装饰有细密繁复的蟠螭、夔龙、蟠虺纹。在山西襄汾陶寺北墓地的一座春秋晚期墓葬中出土一件蟠龙纹鼓座,由3条蟠龙相互缠绕盘旋而成,器身满饰细密的蟠螭纹,结构精巧、沉稳厚重,是晋国高超青铜艺术的杰作。

汉代龙的形象以马王堆汉墓帛画为代表,已是腾云驾雾、飞龙升天的形象,南宋时期画家陈容所绘的“所翁龙”基本已与后世龙的形象无异,成为后世龙形象的摹本,传承至今。

从考古发现简单勾勒了早期龙形象的演变,每个时代龙的形象虽有不同,但延续变化的轨迹是基本清晰的。今天,虽不能深入解答各个时代龙文化所代表的时代内涵,但延续至今,龙的形象已根深蒂固,所代表的文化寓意已成为中华文化的基本符号。

(作者崔俊俊,生于1988年,属龙。现任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华夏文明研究所副所长。)

最新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站长邮箱:121259802@qq.com

相关推荐: